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(以下简称大赛),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、筛选本科生、研究生的微结构摄影作品,组织优秀作品进行现场展示、评比的形式,展现微观世界之美,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,培育科学研究兴趣,提高材料表征能力,提升艺术鉴赏能力。大赛面向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征稿,分为技术创新组和艺术创新组分别进行评选,具体参赛细则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为确保大赛顺利进行,成立竞赛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。竞赛组委会由创新学院、校团委、威廉希尔相关领导担任,竞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,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威廉希尔。各单位相应成立竞赛工作组,负责本单位作品的征集、汇总、审核、初评及推荐工作。评审委员会主要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。
二、大赛主题:
微世界之光:探索微光,创新未来
三、参赛对象:
合肥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(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),接受个人、团体投稿,指导教师需为合肥工业大学在职教职工。
四、参赛作品要求
1.参赛者必须保证所选送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,如有违反上述规定,取消其参赛资格,并由违反规定的参赛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参赛者需同意获奖作品权归主办方所有,包括复制、再编辑、展览、出版、媒体网络宣传,著作权、署名权由作者所有,主办方必要时可引用作者姓名和其他必要信息。
2.参赛作品应保存为常见格式(JPG、JPEG或PNG格式),大小不超过30M。视频动画的格式为wmv、mp4、avi或gjf,大小不超过100M。
3.参赛作品摄影常用设备,不限以下设备:
(1)光学显微镜(包括荧光显微镜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)
(2)电子显微镜、聚焦离子束(以及能谱、EBSD、CL等附件)
(3)原子力显微镜、扫描隧道显微镜
4.技术创新组作品,包括:利用材料表征设备拍摄的原始图片或视频动画,视频动画的作品还应包括视频中的4张左右的快照。重点考察学术工作背景、画面清晰程度、拍摄难易程度(样品制备、是否易荷电、是否易污染、是否易损伤、拍摄技术等)以及解决的科学问题等。视频动画还应提现结构动态演示所表达出来的科学意义。
5.艺术创新组作品,包括:利用材料表征设备拍摄的原图和经过处理以增加艺术效果的最终图。重点考察学术背景、拍摄专业程度、艺术美化效果和寓意等。作品后期处理应在保持原图基本样貌的基础上,允许进行诸如调色、锐化等基本的操作,增加作品艺术性,但不允许进行合成、画面布局调整等破坏原图基本样貌的操作。若最终图与原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,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。
五、参赛流程:
(一)初赛——线上投稿与资格审查
2019年7月15日——7月30日,请确定参赛的个人、团队将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。投稿作品需是原创,主办方对作品进行统一审查,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,进行统一展示。
(二)复赛——专家评审
2019年7月31日——8月10日,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申报作品统一评审,选出30份优秀作品进入终审决赛,并给予作品修改意见,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
(三)决赛——专家复审
2019年8月11日——8月20日,各参赛个人或团队将修改完善后的作品提交到竞赛组委会,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书面评审,研究确定作品获奖等级,并报组委会复核。
(四)备战国赛——国赛作品提交
2019年8月21日——8月25日,在校赛的基础上,大赛组委会本着综合考虑,优中选优的原则,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,并统一组织参加国赛作品申报。
六、参赛奖励
技术创新组和艺术创新组参赛作品,分别设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,三等奖5项,优秀奖若干。竞赛根据各单位组织和申报作品情况,评选优秀组织奖2项。对荣获一等奖以上作品指导老师,授予本次竞赛“优秀指导老师”称号。大赛对获奖作品的个人、团体予以表彰,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。凡进入决赛作品的成员纳入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“科技创新”模块进行评价。凡进入决赛获得名次的作品,推送参加全国竞赛。
七、参赛常用联系方式
1.联系人:薛老师1894989454962904519
2.投稿邮箱:xuechuanmei08@163.com
3. HFUT微结构摄影大赛交流qq群:469890050
请参赛个人(团队)于2019年7月30日前作品报名信息表(电子版和手签字扫描版)、作品汇总表(电子版)发送至投稿邮箱,邮件主题和文件名为“微结构摄影—技术创新组/艺术创新组—作品名称—参赛第一作者姓名—导师”
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
共青团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
威廉希尔
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
2019年7月15日
2

附件1:作品报名信息表-技术创新组.docx

附件2:作品报名信息表-艺术创新组.docx

附件3:第二届微结构摄影大赛作品汇总表.xls

附件4:优秀作品精选集.docx